不久前,由清华大学主办,联合国开发计划署(UNDP)作为国际支持机构的2021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开幕。不少科学家、管理者围绕“如何构建一个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”这个主题,共同探讨构建适合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治理体系,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与治理经验。
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。近年来,智能化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。但是,智能时代的“大门”缓缓开启,其中的风险也随之而来。
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认为,在提高社会生产力、赋能治理现代化的同时,人工智能也带来了公共安全风险、隐私侵权、数字鸿沟、责任困境、伦理失范等许多新的挑战。人工智能治理必须协同多元主体、兼顾多维目标、融合多元价值,加强全球合作与对话,构建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。
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认为,人工智能治理,要实现几个“平衡”。
“未来,人工智能治理要倡导敏捷治理理念,实现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的平衡;倡导包容共享理念,实现不同群体共享智能红利的平衡;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,实现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平衡;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实现差异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平衡。”
在不少专家看来,把人工智能“管起来”不再是纸上谈兵,而已经到了需要开展行动的时候了。
